書名:費瑪最後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
   作者:賽門. 辛(Simon Singh)
   譯者:薛密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資料:1998年初版,313頁,定價300元。

五常國中 邱靜如老師

       法國人皮埃爾?德?費瑪(Pierre de Fermat)在丟番圖的《算術》第二卷中,看到了畢氏定理:x^2+y^2=z^2?x、y、z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他靈光一現,將平方改成立方,進而發現,若x^n+y^n=z^n,當n>2時,則此方程式無整數解。費瑪在《算術》這本書的頁邊註記中寫到:我對這一個命題有個非常美妙的證明,這?空白太小,寫不下。這便是有名的費瑪最後定理,之所以被稱為最後定理,是因為它是費瑪發現的定理中最後被證明的。 

         在商務書局出版的費瑪最後定理中,作者賽門?辛(Simon Singh) 以數學家為主軸,從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到二十世紀的安德魯?懷爾斯,將費瑪最後定理的歷史淵源與發展做一詳細地介紹。旁徵博引是本書的一大特色,作者不僅介紹了對費瑪最後定理發展有貢獻的數學家,也對數學家的生平逸事多所著墨,所以從這本書中可以獲得許多生動有趣的數學史故事,這也是本書份量特多的原因。不過,正因作者想要多呈現數學家有趣的一面給讀者,以致於在閱讀時,難免會有偏離主題之感。 

        由於作者賽門?辛也是BBC電視台費瑪最後定理紀錄片的製作人,而懷爾斯也接受了他們的專訪,所以這本書中引述了許多懷爾斯的話,從這些話中,讀者可以真切的體驗到一個偉大數學家的熱情與感動,而作者也十分巧妙的利用這些話,串連起整本書,也牽引著讀者的心情,特別是當看到懷爾斯彌補證明中的缺陷後所說的話,心情必定會跟著激情澎湃起來。 

         最後給想要看這本書的讀者一個小小的建議,不妨可以先從第六章開始看,先感受懷爾斯的心路歷程與喜悅後,再從第一章看起,細細的品味歷史上數學家的點滴與對費瑪最後定理付出的心血,這樣對懷爾斯與先前的數學家將有更深一層的感動與敬佩。 

書名:費馬最後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
作者:Amir D. Aczel
譯者:林瑞雲
出版社:時報出版社 
出版資料:1998年初版,151頁,定價200元,特價88元。

誰真正從定理的證明獲利?數學家?全人類?還是真理? 

台灣師大數學系 謝佳叡助教

       1993 年,國際掀起了費馬熱,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解決了困擾數學家三百多年的問題,全世界的報紙列為頭條新聞。但隨著漏洞的出現,很快的降溫了。隔年,懷爾斯親自修補了漏洞時,但在新聞上的熱情已大不如前了,意義並未因而稍減。 

        1998 年,台灣捲起了費馬熱,商務出版了第一本生動且完整描繪這段真理之旅的譯文書,書名為『費瑪最後定理』(Simon Singh著/薛密 譯)。數學工作者幾乎人手一本,非數學領域的讀者亦不在少數,甚至傳有中學教師將此書列為數學科課普指定用書,受歡迎程度可見一般。作者抓住大眾享受劇情的心境與貫穿幾千年數學史的生動寫法,加上懷爾斯及費馬最後定理的絕佳題材,都是使本書受歡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是第一本將費馬最後定理的解決過程,『平易』的展現出來,不但讓大家知其然,且大綱性的知其所以然。退伍前,幸有機會拜讀此書,其著迷程度,幾到了愛不釋手、廢寢忘食之地步。(相信不少讀者亦是) 

         相較之下,時報文化日前才出版的『費馬最後定理(此馬非彼瑪)』讀來卻有如隔靴搔癢。無可否認的,受到前書的影響必是主因之一,但就文字的數量而言,本書的輕薄短小在顧及科普,一方面又必須提及這麼一個『偉大』的定理及其相關歷史時,勢必無法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費馬最後定理的解決橫跨了幾前年的數學史,也幾乎橫跨了代數學、分析、幾何學及拓樸學等所有領域,所以詳細論證費馬最後定理的書籍勢必無法普及化,畢竟對大多數人而言,高等數學並不那麼容易接近,就像少有人會真正從懷爾斯的論文接觸此定理一般。相反的,要不用艱深的數學『可親近地』解說此定理,則必定在定理的遠處打轉,不著核心。所以在普及化與專業性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是此類書籍寫作所必須面對及思考的。就此點而言,時報版的『費馬最後定理』已是成功的,作者阿米爾˙艾克塞爾(Amir D.Aczel) 對本書的安排,正如同洪萬生教授在導讀中提及『由於篇幅有限,所涉知識也過份專門,往往只能點到為止,…,對於有心接觸數學實質內容的讀者,當然有所不足,然而對本書所涉定的普及性格來說,則應該是合情合理的處理方式了』。 

         從多方面看來,本書是值的一讀的。本書作者出身數學社群,對於數學知識的描述,數學專業論文的參考,顯然較為得心應手,像是一位引導你瞭解費馬定理的教者,而不只是客觀闡述此一定理。或許是因為作者艾克塞爾無緣親自訪談懷爾斯,故對這位解出定理(且獲頒費爾茲獎章)的懷爾斯著墨不多,卻得以更專注於描述此定理的歷史背景,以相關數學發展為主軸,一氣呵成。反觀商務版的『費瑪最後定理』儘管講述了大量的數學史故事,也側引了不少通俗例子,但仍可看出全書以懷爾斯為一主軸,場景切換快速如同影片拍攝,以致於歷史架構有些鬆散,卻扣人心弦,這大概是兩書最大的差別了。 

         從另一角度來看,兩書在內容上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舉個例子,時報版的『神秘希臘將軍—布爾巴基』一文為數學家威爾及谷山—志村猜想之間的是非,下了一個伏筆。第十章更詳細的描述對費馬定理證出十分重要的谷山—志村猜想,其原創者爭議的始末,暗示著大數學家也拋不開某方面的誘惑。又此書在模型式的切入方向與介紹,也提供了另一種想法,更親自配上圖解。對於締造了模型式突破性成果的法國數學家龐加萊(Henri Poincare)也做了頗多的介紹,而在描述其年輕求學過程中,對於當代數學界的一些嘲諷也值得現今教育工作者做一個省思。這些都是另一書所沒有的。美中不足的是,對於懷爾斯在修補漏洞時的懊惱,外界壓力下內心的掙扎,及補齊那一刻的那種激動…,實在著墨不夠。(這也是為何使我有搔不到癢處的原因之一) 
在譯本上也多了中正大學余文卿教授關於懷爾斯證明的補充,使得有心想更深入瞭解費馬定理證明的實質內容者得以參考。而洪萬生教授的導讀更是字字珠璣,提供在閱讀此書前的概括性瞭解,而在閱讀此書後更能體會所言。本書內頁也附有網路世界中的『費馬最後定理』,可讓有興趣的網路族更快速、方便的取得相關資訊。加上書籍本身輕薄短小、易於閱讀的優點,更是相關書籍的良好選擇。 

         更實際的是只要花一個漢堡錢就可擁有。 

        最後必須提出兩點,供此書讀者參考:(一)本書『質數』一節(第8頁)第一句話:『數字中的1、2和3都是質數。』其中將1列入是有爭議的,目前公認最小質數應是2,為此特去查閱原文書,原文書(p.8)並未將1列入,顯然是譯誤。(二)本書之封面佈滿了數字,這是設計者刻意安排,或是無意義的亂數? 

         個人心得如野人獻曝,與大家共享! 
(本篇為區分版本譯名,除商務版之書名保留『瑪』外,其餘地方皆用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