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M隨筆(二): 數學史與數學的教與學 

台師大數學系 洪萬生教授

        誠如大家所熟悉,HPM作為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ICMI)的一個研究群,它的組成動 機完全出自對於數學的教與學之強烈關懷,因此,它的主要目的在於將數學「教好」 或「學好」,而不是讓教師或學生去直接去教或學「數學史」,除非課堂中的「數學 史」活動,可以切實地提升數學教育的成效。當然,如果因此導致教師或學生對「數 學史」如醉如痴,那麼,她(他)們最終一定可以體會「數學史」乃是數學有機體不 可分割的一部份,從而為數學的教與學賦予更深刻的意義。 

        無論教師與學生如何對待「數學史」,要想在以專業技術知識(technical knowlledge)講授為主的數學教室中,為它尋找一個具有正當性的「位置」,則數學 史如何「融入」數學課程(包括教材)及其教學活動之中,顯然是HPM成立二十幾年 來所面臨的最重大課題了。 

        為此,ICMI特別支持贊助HPM編撰ICMI Study Book一書(預定明年出版),以便推 動整合HPM的相關學術與教育資源,深化HPM在國際數學教育界中的意義與重要性。 (請參考拙文『HPM馬賽行』,見本刊第一卷第二期)現在,謹就我所參與的兩個相 關的小組WGA2及WGB2之報告初稿,摘錄一些針對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室的 know-how,願與國內數學教育專家及數學教師分享,尤盼大家集思廣益,提出具有本 土自主意識的批判觀點與意見。 

        上述WGA2的主題是『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室之方式的解析性綜述』(Analytical Survey of Ways of Integrating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the Classroom), 初稿由以色列的Abraham Arcavi與希臘的Costas Tzanakis負責,將我們小組在馬賽 討論過的觀點與材料綜合成編,再分送小組成員審定。目前全篇大致底定,其論述基 礎是我們共同討論出來的一個架構,底下就針對它,做一些必要的說明。 

 

      首先,請特別注意此一架構的主體是最底層的「教室中的教與學」(Classroom Teaching / Learning),也就是它的其他支架或成分都是為這主體服務。至於(a)、 (b)項所分布的支架,可以說是數學史學範圍的工作(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 Materials),而(c)項這個支架,則是我們平常所熟悉的教學材料 (Didactic Source Materials),只不過它已經受到數學史的啟發而被「滲透」了 (Presentation inspired by History)。這兩個支架的實質內容以及它們的結合, 一起匯入底層,共同撐起「教與學」的主體。事實上,教與學的實施結果,也一定反 過來回餽(a)與(b)的數學史學支架以及(c)項教學材料支架。譬如,我們常常可以發 現孩童的學習特色或困擾,對數學史家的問題意識極具啟發性(請參考拙文「康熙皇 帝學符號代數」,載本刊第二卷第一期)。另一方面,教師的實務經驗,當然也一定 會敦促教師對教材選擇及教學方式進行反省,蓋「教學相長」故也。 

        現在,讓我們介紹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室的一些 know-how,供有心採用的教師 參考:
1) 歷史「花絮」(snippets),譬如數學家的遺聞軼事、數學問題的起源以及古今 方法的簡單對比等等; 
2) 學生以歷史文獻為本的研究專案(project work),譬如下列專題『一次方程 式:歷史的回顧』、『任意角三等分』、『何謂代數學?』以及『歐幾里得 vs. 劉 徽』等等,都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寫出專案研究報告; 
3) 數學史的原始文獻(primary sources),譬如【幾何原本】與【九章算術】的研 讀與討論等等;
4) 練習題(worksheets),其設計通常圍繞著簡短的歷史選粹(historical extracts),伴隨著歷史背景的說明,再輔以了解數學知識內容的問題、所涉數學議 題的討論、今昔解法或處理的比較,以及這些選粹中的題解(solving problems)或 它們所引發的類似題解; 
5) 可立即供2-3堂課使用的「歷史套裝」(historical packages),譬如『古代數 碼與數系』,『古埃及算術』,『 與圓周長』,『巴比倫的二次方程解法』以及 『九章算術的分數計算』等等; 
6) 恰當地使用歷史上出現的謬誤(errors)、另類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觀點的改變(change of perspective)、隱含假設的修訂 (revision of implicit assumptions)以及直觀論證(intuitive arguments)等 等; 
7) 歷史上的問題,譬如古希臘三大作圖題,Goldbach 猜測,不同文明所提供的畢氏 定理證明,以及引出解析數論的質數定理等等; 
8) 歷史上曾經出現的畫圖工具(mechanical instruments); 
9) 回到過去的數學實驗活動,譬如使用古代的記號、方法及論證,來學習數學; 
10) 編劇本,譬如『柏拉圖 vs. 孔子』、『歐幾里得 vs. 劉徽』及『伽羅瓦的悲劇 一生』等等; 
11) 電影及其它視覺工具,譬如英國空中大學(Open University)所發行的數學史 教學影片等等; 
12) 戶外數學古蹟的教學活動; 
13) WWW網路的使用。 

        以上這些 know-how 的例證無法在此細說,不過,我們會陸續利用本刊做比較詳盡 的介紹。我們也希望發展更多的例證,來豐富或增添上述 know-how的內容。有志之 士,盍興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