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寺廟內的算學挑戰

師大數研所博士班 蘇意雯

前言

        本篇文章是從《日本數學教育學會誌》第80卷第7號(1998年)的「教材研究專欄」裡節錄出來。作者大山 誠為群馬縣立桐生高等學校教師。他在平面幾何的授課中,除了圖形性質的解說,及定義、公準、公理、定理、練習題的講解外,並輔以桐生市內供獻的算額題原文(即漢文和圖),從中挑出題目講解其題意,誘導學生利用現代的算法解決,最後再加以檢討。本文是他的一個教學案例,以下即為筆者之摘譯。

        早期日本的寺廟及神社兼有教化的功能,和算家常把算題放在寺廟裡,供有心人士演練。依據《賽祠神算》(1830年編)記載,關流(即關孝和學派)第五代傳人石田玄圭的門人大澤熊吉在天滿宮(今日桐生市天神町一丁目)提供了一則算題,同年的十月,最上流的大川榮信也在此地獻上算題。有趣的是,後者的題目與前者雷同,但其解則較前者改良。於是,展開了關流和最上流的論戰。

1.研究焦點

自1962年度最後一屆入學生後,在日本作為高中數學理論學習的主要教材─平面幾何也隨之消失。直到大約30年後,從1994年開始的新教育課程中,此部份才於數學A的選擇教材中再度登場。1996年作者為新教材首度實施的一年級學生授課。利用三個月的時間指導平面幾何。由於有時間的關係限制,整個授課是以認識圖形的基本性質、一些定理的證明、以及練習為中心。在授課的最後有關例題的應用上,作者提供了上述天滿宮的算題,讓學生以學校上課所教的平面幾何教材內的算法求解。

2.研究內容

圖(一)和圖(二)分別為關流和最上流兩派的原文,用現代的符號與術語就是如圖(三)所示,原題意可以改寫成:「大圓和一直角三角形相交如圖,內部三小圓為等圓。若已知大圓直徑為一尺,求等圓之直徑為何?」而後者只是把大圓之直徑寫成十寸,兩者為相同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利用圖(四)作出現代的解法。

          

大圓直徑=D=2R,等圓直徑=d=2x,如圖(四)所示,F 和G為弦之中點。OF=OG=R-2x,又由AE為圓O之直徑,ED=EC=2˙OF=2(R-2x)。        

由題意,大圓直徑=2R=10(寸),所以等圓直徑=2x=2.7587(寸)

因此兩派的答案,前者的「2寸7分5厘8毛8糸弱」和後者的「2寸7分有奇」都是正確的。

 

 

 

t

0

1/3

f

0

0

f'

+ 極大

- 極小

    從上表我們可得知,方程式(14)的實數解有一個在0<t< ,而有兩個存在於 <t。因此滿足方程式(11)的t只有一個。接著我們利用勘根定理找出t的近似值,f(0.27587)=-3.83 <0,

f(0.27588)=2.01 >0 。因此,我們可以得到t值為

t=0.27587   ∴x=Rt=R 0.27587

由題意,大圓直徑=2R=10(寸),所以等圓直徑=2x=2.7587(寸)

因此兩派的答案,前者的「2寸7分5厘8毛8糸弱」和後者的「2寸7分有奇」都是正確的。

 

3.以算題作為教材

因為在算題中,以漢文所表達圖形的問題很多,因此造成現代的數學老師敬而遠之。作者認為若能蒐集現存的算題,在授課中穿插與學生參考,相信對數學的學習會有所幫助。

後記

節錄本文之主要目的,是覺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今日民族數學(ethnomathematics)逐漸受到各國的重視。中國的古算書例如《九章算術》,也就是一本很好的數學補充教材。中國數學家劉鈍在其所著《大哉言數》中提到「要真正了解中國的傳統數學,首先必須撇開西方數學的先入之見,直接依據目前我們所能掌握的我國數學原始資料,設法分析與復原我國古時所用的思維方式與方法,才有可能認識它的真實面目。」這些話確實相當深入。

與古希臘人只接受演繹的邏輯推理不同,中國古代數學家不拘一格地採用各種形式的推理方法。中國古代數學是一種從實際問題出發,經過分析提高而概括出一般原理、原則和方法,以求最終解決一大類問題的體系。若我們說古希臘的數學家以發現幾何學定理為樂事的話,那麼中算家則以構造精緻的算法為己任。通過構造性的手段把實際問題化歸為一類計算模型,然後用一套機械化的算法求出具體的數值解來,此為中國古代數學最為醒目的一個標誌,因此前人把數學稱為「算學」。若教師於授課中也能補充我國古算家的一些解法,相信將能對學生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大山 誠“桐生市天滿宮 算額題 ”,日本數學教育學會誌第80卷第7號(1998年)pp.20~23。

劉鈍《大哉言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