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大家一起來解這一道『睡蓮方程式』

                                                           台灣師大數學系 洪萬生教授

《睡蓮方程式:學習科學的樂趣》

(L’Equation du nénuphar: Les plaisirs la science)

作者:亞伯特•賈夸 (Albert Jacquard)

譯者:陳太乙

台北:究竟出版社,2002年一月。

ISBN 957-607-738-9

 

        這幾年來,閱讀國內外出版的優秀科普書籍,總有賞心悅目的感覺!不過,共鳴的層次,大都僅止於科學知識的啟發或歷史人文的懷想,很少有如本書,能夠進一步端出了頗具『啟蒙』(enlightening) 意義的『大哉辯』(本書第四部份)來。

        本書作者亞伯特•賈夸是一位退休的(群體)遺傳學教授,才識兼備,知識視野極為開闊,堪稱是難得一見的科普作家。因此,儘管本書體例與手法近於隨想,作者依然可以運用輕鬆的筆調,貫穿他奠基於遺傳學的教育關懷與社會良心。有時候,他的論述好像是在對一群學童交心,在另一方面,他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為法國其他種族的弱勢者之權益大力奔走,卻又不由得不讓人肅然起敬。不過,他這種人溺己溺的正義感,則是出自他對所謂『種族』定義深刻質疑,而這當然就訴諸他的遺傳學專業素養了。此外,他也對階級偏見者『量化』管理『智力』感到憂心,因為這些人推卸了該負的社會責任後,居然還振振有詞,實在很難相信人類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了。

        正因為作者對於自然科學的知識本質,有著正統實證論的偏好,所以,他在『批判理論』方面的閱讀興趣,並未讓他成為一個虛無的犬儒主義者,反倒是結合了遺傳學專業知識,而強化了他的社會批判論述。或許也因為如此,他才會提醒科學高中學生讀書時,不要只對科學狂熱,而忽略了哲學思辨。顯然,在重建人類社會以便協助個人實現自我時,他認為年輕人光有科學的求真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哲學的薰陶,才能構築公義社會的願景。

本書的其餘部分,亦即前三部份內容,當然也非常精彩。其實,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的教育評論,應該是作者的終極關懷之所在。不過,作者對於體制內教育,固然不無批判,但是,說理譬喻平易近人,始終延續著他在世界各地中小學課堂中,那一位諄諄善誘、與人為善的長者風範。還有,由於他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遺傳學家,讓他有機會深入瞭解不同的種族與文化,從而將『禮讚差異』(他的一本著作的主題),作為教育關懷之主軸。或許這也可以解釋何以在『蘇格拉底與奴隸』(本書第三部份)那一小節中,他會強調『理解』與『知識』是兩碼子事。

如此看來,本書作者或有比附蘇格拉底的意圖才是。試想在《米諾篇》中,柏拉圖以蘇格拉底和奴隸男孩的對話,鋪陳了他自己的數學哲學主張,同時,也利用了『靈魂不朽』的概念,說明了人類的『生而平等』。於是,雖然奴隸男孩從未受過正規教育,然而,經由蘇格拉底的『喚醒』,他還是能夠『理解』數學概念。柏拉圖在此所闡釋的這種『產婆式教學法』之方法論的局限,哲學家與教育專家早有定論。本書作者理應知之甚詳,他或許著重此一對話的啟發性吧。

是的,本書正是由深具啟發性的小節連綴而成!它的第三部份主要以數學為例證,但是,作者念茲在茲的,仍然是這些知識的意義。事實上,對照作者在大學時代的主修『統計學』,他有能力突顯這些數學知識之啟發價值,實在相當難得!當然,本部份題名『鍛鍊小體操』,也大大地強調了數學的『大哉用』。至於本書何以題名『睡蓮方程式』,我始終難以索解 或許它隱喻了一種被啟蒙後的意外驚喜吧。現在,且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解這一道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