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十一期『索引』回溯本刊的足跡

                                                                                                        台師大數學系 洪萬生教授

        本刊自從199810月創刊迄今,連同本期,已經發行了五十一期了。我們特別編輯了這前五十一期的索引,並且編入本期,一方面便利讀者查閱本刊文章,另一方面,也用以檢視這五年多來我們一起打拼的成果,以便策勵台灣HPM的未來。

        我們的暫時分類方式,大致是以中(小)學教師查閱方便為主,因此,有一些編入『代數』、『幾何』等類的篇目,其實也蠻適合編入『HPM相關』類或『數學史』類。其實,我們的論述策略是環繞著HPM / 數學史,然後,以幅射方式向外擴張,希望能儘可能涵蓋數學教育的所有相關議題。

        如果說數學教育至少包括了課程(含教材)、教學與學習,那麼,我們目前對於『課程』與HPM的結合,就顯得力有未逮。或許這是因為本刊的作者主要是中學數學教師,所以,『課程』方面的議題,本來就不是他(她)們的關心之所在。事實上,即使是面對編寫不怎麼理想的教科書,他(她)們也自有辦法提供給學生應有的教學內容。此外,要想針對數學課程來『連結』HPM,則首先必須掌握該課程的結構與精神,從而才有可能摸索出比較有意義的談法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有機會多開發一些小案例,試著從HPM角度切入,反思現行教科書對於課程某一單元之處理,看看有無可能讓教材內容變得更活潑有趣一些。

        另一方面,HPM如何關連到學生的學習認知特性,一直是我們的『罩門』。不過,在國際數學教育界中,如何讓HPM與數學學習的研究互惠,也一向是有待大力倡導並挹注研究資源的議題,所以,我們希望在未來的50期中,可以引出一些具有拓展潛力的相關論述,以便對HPM做出更大貢獻!

有關教學如何結合HPM面向,當然是我們的『賣點』!我們還將多鼓勵作者盡量針對相關的教學活動或實驗進行反思,讓HPM也有機會凸顯『實徵』的特色來。還有,鼓勵小學教師參與相關教材之設計或研發,以便豐富HPM的內涵與精神,則是我們所最殷切期待的。

最後,有鑑於初學者對於類似『人物傳記』或『語源』這一類的休閒小品,可能較能入手,因此,我們竭誠地歡迎這一類的文章。當然啦,『休閒』並不表示缺乏實質的『知識內容』,只是我們將努力降低閱讀『門檻』罷了。如何以科普手法來『烹煮』HPM品味的文字,我們自信還有一點『火候』可以分享,願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