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史謎案

台大數學系 翁秉仁教授評介

《鸚鵡定理》丹尼斯居耶德著 漢斯譯 究竟出版社

懸案、線索、幾個聰明的腦袋,抽絲剝繭的推理、大膽的猜測、錯錯對對、起起伏伏……最後真相大白。如果說推理小說是最近似於數學的文類,大概沒有人會反對。

高明的數學科普作家,除了盡量將天書般的數學符號粉飾一番外,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提高作品的懸疑性,產生閱讀的趣味。

有些書,謎題本身就是數學問題或概念,像《天才之旅》(牛頓版)是短篇推理,《從零開始》(究竟版)是長篇推理。《數字的陷阱》(時報文化版)則乾脆由福爾摩斯粉墨登場,將二十世紀的數學問題融入十九世紀的案件中。

但是,《鸚鵡定理》不一樣,故事的謎並不是數學問題。這是一本帶著推理氣息的小說,也是像《蘇菲的世界》(智庫版)那樣的數學啟蒙書。全書充滿法式的機智對話,伏筆幽默,文色明亮。雖然帶著節制的感傷,卻不像另一本數學小說《遇見哥德巴赫猜想》(小知堂版)沉重。

去國多年的法國老人,喪生在亞馬遜河畔的火災中。死前他寄出兩封暗藏玄機的謎信,給他一甲子未謀面的大學摯友。這位巴黎書鋪半退休的耄耋老闆,同時收到死者一圖書館夢幻級的數學史藏書。故事從與老人同住的書鋪店員一家子,收養一隻不明來歷的鸚鵡開始。學哲學的殘障老人、單身的母親、身世離奇的男女雙胞胎、領養的耳聾男孩,一起踏入一趟解謎、成長、懷舊與情義之旅,而答案就藏在數學史中……

這本小說的挑戰,是要將數學史與謎案真正「有意義」地結合在一起。為了不落俗套,作者在書中的角色、個性、情節、橋段的設計上,下了許多隱喻的功夫。如果故事能成功吸引讀者的目光,數學史的知識也許就是閱讀的紅利。

《鸚鵡定理》原書是法文書(五二五頁),台灣譯本是由已經做過刪節改寫的美國譯本(三四四頁)再轉譯,顯然失去不少小說的細節,變成數學味道較重的科普書(據編輯告知數學部分皆保留)。這本法國暢銷書在美國卻銷售平平,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除了泰利斯測量金字塔的段落寫得稍冗長,嫌頭重腳輕,以及幾個伏筆並未交代之外,筆者以一個數學本行的讀者(當然這佔了很大的便宜),還是讀得津津有味。除了故事吸引人,主角們愛書的品識令人感動外,其中阿拉伯數學史的章節,更是國內數學科普少見的精彩介紹。曾經神往過金庸書中波斯明教武功源起「山中老人」的讀者,可以讀到他與數學史的一段恩怨(被譯成「峻嶺老人」)。

不過英文譯本已有的明顯錯誤,中譯本並沒能完全修正,另外還增加一些新錯誤。例如在數學脈絡中,shape指「形體」或「圖形」,譯成「形狀」;而form指的是「形狀」,譯成抽象的「形式」;另外如應譯成「正切」的tangent被譯成「切線」等。

至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核心成員」與「數學家」,審訂者認為作者有誤。不過作者引用的說法也流傳已久(即學派核心成員就是「數學家」,譯本「核心成員」一詞反而引起混淆,應另尋他譯),而且又牽動原書布局,似乎也不妨將「錯」就錯。

雖然略有瑕疵,《鸚鵡定理》仍然不失為一本相當迷人的精彩青少年小說,更何況糖衣之下,還有豐富的數學知識。

只是那些失去的小說情節,還真是令人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