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研究方法研習營】後記

台師大數學系碩士班研究生  陳彥宏

    走出機場,喧囂與嘈雜不再,放眼望去,亦無“高聳參天”的大廈,突然之間,才意識到我已身在台東

                                        

 

                                                                                           

        由於身為活動的工作人員,筆者有幸提早一天來到台東感受東台灣之美,從機場到會場-台東史前博物館-的途中,眼前盡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雖然是週末,卻看不到擁擠的人潮與車潮,再也感覺不到像台北這種“大都市”才有的緊張與壓迫感,因此就算隔天會議就要開始了,我們仍能從容地進行準備

        因為必須負責會場的燈光、錄音與錄影等工作,無法全程參與會議,雖不免感到遺憾,然筆者仍有一點小小的心得想提出來與大家分享。其中,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師大數學系金鈐老師所提「教室觀察倫理」的觀念,他提出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資產,研究者對觀察資料的取得、保存與使用,都必須徵求他們的同意,尤其金老師亦「以身作則」,在任何公開場合呈現觀察資料之前,都先行知會相關人員,取得他們的同意。想起不久以前,一位教師曾向筆者提及類似的情況,顯是這個觀念說來容易,實際做起來卻不容易吧!另外,師大數學系洪有情老師所分享其與五歲姪子之間的對話亦相當有趣,現就將大概的內容記錄於下:

    洪有情老師(以下簡稱洪):如果你有10顆糖,現在給我2顆,那你還有幾顆糖?

    姪(不假思索):8顆!

    洪:你怎麼想的?!

    姪:拿掉910

    ……

    洪:那如果你有10顆糖,現在拿掉第12兩顆,你還剩下幾顆?

    姪:8顆!

    洪:為什麼?你怎麼想的?!

    姪:

上述對話提供了孩童減法運算所使用策略的一個參考,在面臨第一個問題時,其

姪兒似乎將10顆糖果編號,不過,第二個問題又不像是如此,因筆者所學有限,

便不再深入探討此問題,留待有興趣的讀者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