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感言–李尚爀與我

台師大數學系教學碩士班  吳秉鴻老師

懷著一顆忐忑的心,期許能順利的完成碩士論文寫作,毫無反顧的投入洪萬生教授門下,幸運地,在洪教授的諄諄教誨與耐心指導下,筆者終於能將研究的結果加以呈現!

回想當初的論文研究–李尚爀《借根方蒙求》初探,實是無心之舉,完全不知如何著手研究,只好先收集相關的資料加以涉略,從無到有,慢慢地揭開李尚爀的神秘面紗。隨著對作者的進一步瞭解,筆者心頭激起了點點的漣漪,並充滿著驚奇與喜悅,一位如此不平凡的韓國算學家,筆者何其有幸能與他有所接觸!或許,點點的漣漪已漸漸擴大,心靈的深處正響起深刻的共鳴,不知不覺中,筆者真正喜歡上他的故事,甚至想要對其有更深入的探索。

抱著此種熱切的心情,趨使筆者大量閱讀相關的書籍,幸運地,在極短的時間內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不過,隨之產生的問題也變多了。在無法求得這些問題更進一步的結論後,因自我要求甚高及所依靠資料不足的壓力之下,讓自己的心情不甚穩定,曾幾何時,筆者也正式加入了夜貓一族,在幾個輾轉難眠的夜裡,獨自的思索與工作,不過這樣並未得到滿意的解答,反而受到閉門造車之苦。為此,筆者拋開畏懼的心情,勇敢地向洪教授做問題的溝通,也因而跨出心中最大的障礙,讓筆者在往後的寫作上更加勇於自我肯定,另外,透過與洪教授的討論,以往阻塞難通之處,往往有柳暗花明、茅塞頓開之感,同時也拓展筆者對數學史的認識,並得以徜徉在哲人的智慧中,盡情分享精采的篇章。

在這次的研究中,最令筆者感到興奮的事是完成了李尚爀的族譜,雖然花費了許多的時間,不過卻令人獲益良多,譬如在紛雜的資料中,如何擷取出想要的部份並加以統合的能力,以及見證韓國中人階級的封閉性……等等,都使筆者的論文寫作有著加分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論文的研究過程中,如果時間能夠配合時,宜採各方面的深入探討,因為將各點分別突破後,往往會連結成論文的主要架構,並使論述的內容更有深度且具有說服力,另外,意外的收獲是培養出自己寫作時應具備的能力,而這只能在實際的學習中去累積。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不勝枚舉,首先要感謝洪教授的啟蒙與引領,筆者方能浸溽於數學史的領域之中,一窺堂奧,含英咀華。還要謝謝學長錫琦、連發的經驗分享,研究所二十四位同窗的長期扶持,有他們的不時勉勵與鼎力協助,才能順利突破研究的瓶頸。最後,由衷地感謝家人的支持,以及妻子淑鷰代盡父職,悉心呵護女兒庭甄與兒子家濬,讓我得以全心致力於專題的研究和論文的寫作上,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