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感想

《數學傳播》第十二卷第一期:〈π是什麼?〉-Serge Lang著;洪萬生譯

台中市立西苑高中  阮錫琦老師

    數學教育的主要目的,當然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及獨立思考的訓練。而數學概念的「正本清源」、「類化」及「轉化」的工作,更是數學教育者責無旁貸的首要任務。筆者謹就本文的研讀心得,針對現行中學數學教育中常見的盲點,與各位讀者先進心得分享。

本文根據美國數學家Serge Lang向加拿大多倫多郊區,一班十五歲左右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國三學生)的上課實錄,時間約一小時十五分鐘。但筆者只精要節錄其中重要概念,加以介紹。其中對於數學教育的關心,以及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值得中學數學教師借鏡與效法。

首先,Serge Lang介紹長方形、三角形和圓的面積公式,如下圖(1)。其中長方形面積ab,△面積= ab,圓面積=πr2,圓周C=πdd是直徑=2r

接著他導入相似形的面積比與邊長的平方成正比,如下圖(2)

 

 

 

 

 

 

 

 

 

 

 

 他認為,若將圓細分割成n個三角形,則n多邊形的面積,便是n個三角形的面積總和。當n變得愈大時,n多邊形的周長會趨近於圓周。而且當n→∞,hn r。由於三角形Tn= bnhn ,若正n多邊形的周長Lnnbn,正n多邊形的面積Ann×Tn nbnhn Ln×hn;當n→∞時,圓周C=πd趨近Lnnbnhn趨近r,圓面積也趨近正n多邊形的面積An,因此,圓面積=Ann×Tn nbnhn Ln×hn C×r=πr2,如圖(3)

 

 

 

 

 

 

Serge Lang更深的用意,無疑是在介紹面積的基本輪廊。他從長方形談起,然後介紹三角形,進而推廣至一般曲線形。這種處理方式符合「起源教學法原則」。其實,在數學史上也不乏先例。例如,在古中國東漢初的《九章算術》卷一〈方田章〉,在面積的排比上,就是遵守這樣的排序,依序為「方田」→「圭田」→「邪田」→「箕田」→「圓田」→「弧田」→「環田」。1當然,僅僅列舉或排比公式,是無法形成面積公式的理論系統;《九章算術》就是幸好有劉徽的註解、證明與系統化,使得一本官僚用的算術公式手冊,被連貫成圓滿的面積理論。

劉徽是魏晉時人,他在證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半廣以乘正從」時說:「半廣者,以盈補虛為直田也。2亦可半正從以乘廣。按半廣乘從,以故中平之數。故廣從相乘為數」。換句話說,他的證明方法就是利用「以盈補虛」,將三角形轉換成長方形。(如下圖4)在證明圓面積公式「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時,劉徽利用極限原理,設法將圓形轉換成以半周為從,半徑為廣的長方形,得到「故以半周乘半徑而為圓冪。」在其註解的脈絡中,隱喻了圓周、直徑與圓周率π的正確關係:c=2πr。正因為如此,所以,劉徽利用圓內接正多邊形逼近圓面積的作法,就可以計算π的近似值。(如圖5)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論證似乎並沒有蘊含證明π是常數的可能性。

 

 

 

 

  

在西方古典希臘數學方面,歐幾里得(Euclid)《幾何原本》(The Elements)第十二卷命題2:「圓面積的比為直徑平方之比」與Serge Lang的圓面積伸縮比例觀念相通。而阿基米德(Archimedes)在他的著作《圓的度量》(Measurement of a Circle)中,阿基米德證明了:「圓面積等於以該圓半徑和圓周為兩股的直角三角形之面積」與Serge Lang的圓面積公式一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Serge Lang的證明形式,和劉徽的「半周半徑相乘」幾乎一樣,兩者皆運用極限法,而不同於阿基米德的窮竭法。

上述阿基米德的《圓的度量》一書,直至1631年,中國明末徐光啟所譯的《測量全義》中卷五「圓面求積」才傳入中國。徐光啟對此做了清楚描述:

凡圓面積與其半徑線,偕半周線作矩內直角形積等。依此法則量圓形者,以半徑乘半周而已,古高士亞奇默德(Archimedes,287?∼212B.C.)作《圓書》(Measurement of the Circle),內三題洞燭圓形之理,今表而出之,為原本焉。3

 由於《九章算術》從明初就失傳了,徐光啟似乎未知劉徽的成果。前述《幾何原本》(The Elements)第十二卷命題2似乎也沒有傳入中國。否則,說不定他可以將阿基米德與劉徽的方法做一個比較。

        至於現行的圓面積公式πr2,似乎首先出現在十二世紀著名翻譯家Gerard of Cremona 的拉丁譯作《Verba Filiorum》上。該書源譯自第九世紀阿拉伯著名數學家Banū Mūsa的作品,而且其中指出圓周率乘上直徑等於圓周。

        最後,到底「π是什麼?」,若是當作圓面積公式πr2使用,只不過是抽象、冰冷的數學符號罷了。身為數學教育者,不妨稍為佈置歷史場景,加入數學史材料,引導學生走入時光隧道,以講故事方式,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生活化,而有機會跟劉徽、阿基米德等大師對話,必會引起學生高度的興趣。因此,讓學生更能體驗出π到底是啥米碗糕?終究,數學教師引入數學史只是手段,讓學生愛上數學課是願望,傳遞數學知識是主要目的。

 問題與討論

古中國東漢初的《九章算術》卷一〈方田章〉第32題「又有圓田,周一百八十一步,徑六十步三分步之一。問為田幾何?答曰:十一畝九十步十二分步之一。」「術曰: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第37題「術曰:并中外周而半之,以徑乘之得積步」。劉徽說:「半廣者,以盈補虛為直田也。亦可半正從以乘廣。按半廣乘從,以故中平之數。故廣從相乘為數」。以上與扇形的面積公式= r2θ有何關連? 試說明之。

國二課程第四冊2-4〈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及高中第二冊3-1〈弧度與扇形〉都介紹的扇形面積公式為:圓面積乘以 (θ為扇形所張開的圓心角)。筆者在課堂上曾經引入劉徽「以盈補虛」概念,將扇形面積公式轉換成三角形的公式面積的另類教法(如下圖6)介紹給學生,結果發現學生的回饋如下:(1) 容易熟記;(2) 易於計算;(3)容易類比、轉化。值得數學教師一試。

 

 

 

註解

1. 圭田:三角形,邪田:直角梯形,箕田:一般梯形,弧田:弓形。

2. 直田就是長方形。

3. 此法阿基米德的圓面積公式。

 

參考資料

        洪萬生,《中國π的一頁滄桑》,台北:自然科學文化事業公司,1981。

        洪萬生,《從李約瑟出發》,台北:九章出版社,1985。

        沈康身,《九章算術導讀》,漢口: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梁宗巨,《數學歷史典故》,瀋陽:遼寧出版社,1992年。

       郭書春,《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郭書春譯注,《九章算術》,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劉鈍,《大哉言數》,瀋陽:遼寧出版社,1997年。

       錢寶琛,《九章算術點校》,台北:九章出版社,1984。

       M.Kline,《數學史》上冊,台北:九章出版社,1979。

       Serge Lang(洪萬生譯),〈π是什麼?〉,《數學傳播》第十二卷第一期(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