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楊振寧vs.李政道談起

                                                        台師大學數學系 洪萬生教授

最近有一些人無法接受總統大選結果,而發動一連串的群眾運動表現抗爭,鬥志可佳,但是,最後的訴求卻簡化成為所謂的『拼真相』,真是非常令人傷感!所謂的『真相』,有時候取決於你(妳)心裡想要甚麼,而不是那個『客觀』存在的東西,這是認知心理學的常識之見,無須我們在此贅言。只是,由於一般人相信在自然科學或數學中可以掌握真理,所以,『拼真相』當然是偉大的情操與使命了。

        話雖如此,我曾在本刊第六卷第四期發表〈報導與真相:以『破圓周率神話』為例〉,特別強調那一則『造反』數學真理(π是一個無理數)的『報導』,只因為或許出現在所謂的『主流媒體』上,所以,一般人(甚至包括本系一、二年級學生)大都深信不疑!我相信這個新聞並非有人刻意炒作,可是,犯下這種『無心之過』的一掛人(從加拿大的記者、報紙、中央社特派員、乃至於國內報社的新聞編譯與編輯等等),儘管並未『說謊』(明知真相卻報導反面),卻全都成了『說假話』(不知真相但按自己觀察報導)之幫兇!

        不過,這樣講起來,我們好像不夠厚道,全然無法欣賞所謂的『報導』或許只不過是『媒體再現』吧!『再現』這個中文來自英文的 “representation”,數學家喜歡翻譯成為『表現』(譬如群表現理論),數學教育家則偏愛『表徵』(譬如函數的表徵)。其實,無論是『表現』也吧,『表徵』也吧,都說明了它絕對不是只有一種。誠然,『務實的』人往往為了解題的不同情境而針對工具各取所需的『表徵』,但是,這種策略無限上綱,而期待且堅持以『結果』來論『過程』的正當性之進路 (approach) ,其實是不相信有『真理』之存在,或者至少是將『真理』擱置。如此一來,『拼真相』最終就會ㄍ一ㄥ成為『拼過程』了。

        我想研究數學或理論物理的人心智清明剔透,總不至於這麼ㄍ一ㄥ吧!可惜,楊振寧與李政道這兩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卻始終為了『宇稱不守恆』誰最先發現而爭論不休,看起來他們這兩位老人家『拼過程』大概拼到底了。我們雖然感覺霧煞煞,卻不得不承認這真是近代物理學史上的千古憾事!

        這幾天承蒙季承、柳懷祖與滕麗三位先生賜贈他們所編的《宇稱不守恆發現之爭論解謎》,發現這是一本主要『衝著』江才健著《楊振寧傳》而來的。後書作者是科技記者出身,他的筆觸誠摯感人,想必撼動了很多讀者,其影響力當然不在話下,尤其是由正字招牌遠哲科教基金會與天下文化共同出版,更是讓李政道無法保持沉默,遂有前書出版之舉。

        如果我們撇開對於科學英雄人物的崇拜之情,那麼,這兩份文本無疑是鍛鍊科學史家或數學史家『史識』的絕佳文本,尤其是它們都是這一場歷史公案的難得『再現』!一般來說,西方史學界或社會科學界都很喜歡運用『爭議』 (controversy),來訓練研究生在面對歷史現象或社會科學事件時(亦即保持所謂的 “counterbalance”),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一個『理未易明』的迂迴空間,也因此『努力』替不利於己方結論的證據著想,遂成了學術論述的一種規範(或江湖道義)了。可惜,這種情操在零和遊戲的鬥爭中,卻絕非是一種美德,因此,看來有些人只好繼續『拼』下去了!

        最後,如果讀者要我表態『誰是誰非』,我只好選擇『閉嘴』,因為恐怕連投身該項研究的科學史專家都沒有能力『仲裁』,更何況目前雙方陣營老早已經『定調』、而且『利用』傳媒工具打得『十分火熱』而不可開交了。無論如何,請容許我們介紹這兩份文本的出版資料如下,以供大家參考:

 

    《楊振寧傳:規範與對稱之美》

作者:江才健

出版: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台北;總共526

出版年:2002

國際書碼:ISBN 986-417-064-3

定價:精裝新台幣500

 

    《宇稱不守恆發現之爭論解謎》

編者:季承、柳懷祖與滕麗

出版:天地圖書公司,香港;總共287+iv

出版年:2004

國際書碼:ISBN 988201675-8

定價:港幣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