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大數學系 洪萬生教授輯

《數字邏輯101 (Numbers: Facts, Figures and Fiction)

作者:理查•菲立普 (Richard Phillips)

譯者:洪萬生、洪贊天、陳彥宏、林旻志、楊瓊茹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台北

出版年:2004

頁數:222 pp

定價:250

國際書碼:ISBN 986-137-009-9

 

        本書作者學識豐富、品味高雅,而且投下了相當多的心力,廣泛收集各種相關資訊,然後,再以數論的最基本性質或概念,來貫穿全書從0156之間的所有自然數。乍看之下,不無瑣碎之感。不過,細心翻閱幾頁,尤其仔細端詳它的附圖,倒是可以很快地讀出一點味道了。

        事實上,本書原文副書名『事實、圖形與虛構』,即以點出本書旨趣。因此,本書可以隨意翻閱,文本前後沒有邏輯的必然性,偶而也會穿插一些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喜歡解題的讀者不至於找不到挑戰性。因此,他對於擬形數所對應的類型、圖案或圖形的重視,或許是考量讀者的這種智性好奇吧。

 

 

HPM論文摘要〕

洪萬生 (2004).〈教改爭議聲中,證明所為何事?〉,《師大學報:科學教育版》49(1): 1-14

 

        1980(年)開始,解題、溝通與連結等數學能力,一直是數學教育努力的目標。而支撐這些能力的基本因子,就是數學論證能力。在本文第二節中,作者針對有關證明的研究作一些引述與評論,尤其提醒數學課程綱要的制 / 修訂者,如何『貼近』一些古代文本,以免陷入邏輯謬誤而不曾察覺。譬如說吧,美國加州公立學校數學架構中的幾何命題之邏輯順序安排,在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的脈絡下,就犯了循環謬誤。然後,在第三節中,作者進一步論述『視覺直觀』與『演繹論證』之間的折衷可能性,至於具體策略則可仿Freudenthal / Hanna & Jahnke所主張,設法從圍繞在幾何學中那些根本且有啟發性的應用面向,研擬出幾個『小理論』來。而在這些『小理論』的『局部組織』內,邏輯的嚴密性當然可以得到適當的照顧。再者,作者將在HPM的脈絡下,從貼近一些歷史經驗來尋找處理『證明』的出路,譬如在本文第四節中,我們所引述的Clairaut改編《幾何原本》時所注入的『發明的順序』之進路,乃至於劉徽的圓面積公式之『證明』等等,都說明了歷史經驗之可貴。因此,由本文論述來看,『證明』在數學教育過程中,不僅在於它的邏輯或論證『說服』,更重要的,應該是它對數學知識的『說明』功能,而這原本是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應輕忽視之教育目標,在教改爭議聲中尤其更應有所堅持才是。

 

關鍵詞:數學論證,證明,古代文本,H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