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數學家顧應祥 

                                                                     台師大數學所教學碩士班 馬祖中正國中 王連發老師

一、前言

明代的數學,一般的評價都不高,有的人說:「中國古代傳統數學到明代幾乎失傳」,[1]有的人說「自明初至清初,約當公元1367年迄1750年,前後凡四百年。…… 是稱中算沈寂時期」,[2]有的人說:「在1400年間到1500年間,幾乎沒有一部值得注意的著作」。[3]而指標性的『天元術』之失傳,更顯示明代數學遠比宋、元落後。顧應祥在《測圓算術》的自序中所講的「但每條細草止以天元一互筭,而漫無下手之處」,更是明證。

但是,明朝數學的滄桑,應該回到明朝的脈絡中去討論才更有意義。因此,我們以這個指標性的人物 顧應祥為研究對象,來考察明朝數學一些真實風貌。

        本文是筆者的碩士論文摘要,以下就各章重點簡略陳述,請讀者不吝指教!

二、顧應祥小傳

顧應祥的傳記資料並不出現在正史之中,因此,我們必須從其他的資料中去拼湊出來。所幸,方志之中還存在有他的個人資料,可供我們參考研究。目前筆者收集所得大致如下:

1.          浙江省《湖州府府志》(人物志、藝文志)

2.          浙江省《長興縣志》(人物志、藝文志)

3.          (明朝)徐象梅的《兩浙名賢錄》

4.          (明朝)黃宗羲的《明儒學案》卷十四之(浙中王門學案四)

5.          (明朝)徐中行的《天目先生集》卷十五:〈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箬溪顧公應祥行狀〉

6.          《國朝列卿記》載有徐中行的〈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箬溪顧公應祥行狀〉

7.          (明朝)王世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有〈明故資政大夫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箬溪顧公墓誌銘〉

8.          (清朝)阮元的《疇人傳》

其實,以上的資料所本的,不外乎是收錄在徐中行的《天目先生集》中的〈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箬溪顧公應祥行狀〉一文。

        現在,根據上述這些文獻,我們試圖還原顧應祥的生平事蹟。

顧應祥,字惟賢,號箬溪或箬溪道人,[4]湖州長興人。[5]他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6](西元1483年),幼年時候就喜歡讀書,其父親恬靜翁就親自教學[7]。明孝宗弘治十八年(西元1505年)他登進士第,與嚴嵩、湛若水同年[8]。武宗正德元年(西元1506年)年,奉旨擔任輶軒使者,參與編纂《明孝宗實錄》於南畿。

   明武宗正德三年編修完成,他改授饒州府推官。適值姚源洞盜匪作亂,樂平縣令汪和被抓去作了俘虜,當眾人無計可施時,顧應祥帶
著一老卒、騎著一匹老馬,前往盜賊城堡招安,後汪和脫險,賊亦散去[9],自此之後顧應祥聲名大起。武宗正德六年辛未,他以臺諫徵召
至京師,上因其年少,遂先補為錦衣衛經歷。正德七年壬申,王陽明先生是年四十一歲,在京師擔任考功清吏司郎中。按《同志考》,是年
穆孔暉、顧應祥、鄭一初、方獻科、王道、梁谷、萬潮、陳鼎、唐鵬、路迎、孫瑚、魏廷霖、蕭鳴鳳、林達、陳洸、黃綰、應良、朱節、
蔡宗兗、徐愛等人,一同受業於王陽明。[10]

    武宗正德十二年,吏部推薦顧應祥為大理卿,可是,他力辭不就,因改任廣東嶺東道僉事(正五品)。此時,王陽明擔任都察院左僉
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處。顧應祥在王陽明的指揮之下,先後討平汀、漳山寇、海寇、郴、桂的賊寇,半年問打了三次勝仗。正德
十四年寧王宸濠叛亂,顧應祥又奉派擔任江西按察副使,負責巡察南昌地區,但是尚未到任,叛亂己平定,他隨即撫循瘡痍,招集流亡,盡
全力做好善後事宜。[11]

   嘉靖五年,他昇任陜西苑馬寺卿,掌管六監二十四苑之馬政[12]。嘉靖六年四月,他升任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13]隨即又升任按
察使。嘉靖九年(西元1530年)四月又升為右布政使,[14]十一月,再升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15]先生極意經略,疏凡二十
餘章[16]。嘉靖十二年(西元1533年)正月,聞母楊淑人喪,未待朝廷派出職務代理人,他即返家奔喪,等到知道按例需要等候代理人時,
馬上回到雲南,並且上章自劾,遭革職返鄉。[17]是年夏天四月,他在滇南巡撫行堂寫下了第一本數學著作,亦即《勾股算術》。

遭罷職後返回故鄉,家居者十五年。在這十五年間,他坦徉菰城、峴山之間與尚書蔣瑤、劉麟共組苕溪詩社,準備終老於此

嘉靖二十七年(西元1548年)因為都察院的薦舉,他再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擔任原職。[18]時方議征元江,他『以那鑑孤豚,困獸不可急』,不宜急著進兵。適巧他又派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嘉靖28年七月)而離開雲南。繼任的人執意出師而兵敗,導致布政使徐波石死亡。

嘉靖庚戌(西元1550年),他榮陞刑部尚書。以法律條令繁雜,因此將其刪改解釋,命郎官吳維岳、陸穩定為永例,撰寫了《律解疑辨》。[19]在朝廷之中,他獎拔于鱗、元美等人,因此,名重天下。[20]這一年,他寫了《測圓海鏡分類釋術》。此時嚴嵩擔任首輔,朝中之人皆懼其權勢。他因與嚴嵩為同年登進士第,故以耆舊自處,而導致嚴嵩不悅,才剛上任三個多月,就被調任南京刑部尚書。最後,他在癸丑年致仕,又十二年卒,年八十三。

顧應祥獨好讀書,未嘗無故一日不讀書。因此,九流百家皆識其首尾,而尤精於算學,相關著作有《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弧矢算術》與《授時曆撮要》等書。[21]其他的著作,還有在他高齡七十九時所編寫的《長興縣志》、[22]在他去世前一年所著作的《惜陰錄十二卷》等。[23]其後代整理了他的詩詞書信,編為《崇雅堂集》十四卷。

三、顧應祥的數學思想

明朝數學的退卻,導致整個數學學習大環境的不利,顧應祥自承:

賤子數學原無師承,只是鑽研冊子,得之中間多有不蹈舊格者,反若簡便至於立法之故必須指授者,往往未得於心。[24]

他又說到:

自幼性好數學,然無師傅,每得諸家算書,輒中夜思索至於不寐,久之若神告之者,遂盡得其術[25]

顧應祥為童子時,常以小紙九片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擺列成圖縱橫皆成十五,及長始見洛書圖與之暗和,可見天地之數與人心相通[26]

從以上的敘述可知,顧應祥雖然拜王陽明為師,曾致力性理學探討,但是,數學卻始終是他的興趣所在。或許因為他的無師自通,對於比較簡單便捷的『天元術』,他反而未得於心。究其原因,當然也可能是如他所說,「議士著書,往往已秘其機為奇」,「蓋止用成數而不言立算古筭法[27]。誠然,從元朝末年到明朝數學知識的停滯與斷層,的確使得顧應祥對『天元術』的理解產生了問題。由他自己的見證:「前元以算取士,必有明於其術者,回授其旨使吾輩生于其時相與議論於一堂之上,怒亦未必多讓耳」,[28]可知到了明朝的中葉十六世紀時,中國數學家對前朝比較精深的數學知識之理解,已經有了很大的侷限了。這絕非是顧應祥個人的責任,因為同時期的《九章算法比類大全》(吳敬撰),《算法統宗》(程大位撰)等著作,也已經隻字不提『天元術』了。甚至到了十九世紀中國數學家華蘅芳(18331902)初讀李冶《測圓海鏡》(『天元術』的集大成之作)時亦格格不入,最後豁然開悟,遂寫下十分深刻的心得:

初學天元之人,每不知天元為何物,則心中存一意見,以為所求之數尚未知,何以能立一天元,遽謂即是此數,且所求之數或大至十、百、千、萬,安能概以一當之,此由於不知天元之一不是實數,乃是所求之數之個數也。以天元為一個所求之數,則天元可以任何大、任何小也。 [29]

另一方面,顧應祥也指出:

故其為術也亦玄,非心細而靜者,不能造其極也,若造其極則天地之高深、日月之運行如指諸掌矣,儒者罕通此術,遂以九九小伎目之謬矣[30]

可見,他對於把數學視為九九賤伎,非常的不以為然。此外,他更認為:

外夷之人不為文義牽繞,故其用心精密如此,我中國之儒錯用心於無益之虛文,而於數學知之者鮮,寧不可惜哉[31]

諦觀《四元玉鑑》所載平圓,立圓用徽術、密術之法固為詳細,然以愚觀之猶有未盡。初賤子之好算也,士夫聞之必問之曰:能占驗乎?答曰:不能,又曰:知國家興廢乎,曰:不能,其人莞爾曰:然則何為不得己應之,曰:將以造曆,其人愕然曰:是固有用之學也,殊不知歷算亦不過數中一事耳。[32]

從這些敘述,我們也可以知道,顧應祥對數學的價值與意義之體會,是頗有自信的。

其次,我們考察陰陽思想對顧應祥的影響。他認為「天地之所以神變化而生萬物者,陰陽而已。一陰一陽交互錯綜而變化無窮焉。聖人困其交互錯綜之不齊而置爲數術以測之。於是乎天地之高深,日月之出入,鬼神之幽秘皆可得而知之矣[33],也就是說,他認為天地間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均是從陰陽對立、相互依存、消長變化而造成的,而數術更是駕馭錯綜複雜、變化無窮的陰陽之根本。顯然,他強調把陰陽思想引入數學,並賦予其神奇的威力。[34]

此外,他還提到九數之術,其大要不過一開、闔而己,開者除也,闔者乘也。乘以併之、除以分之,或先乘而後除、或先除而後乘,雖千變萬化不同,其實皆乘除也[35],亦即:數學中的乘、除運算,也成了天地問陰陽二氣聚散分合的數量表達與體現。這種由陰陽觀念引伸出來的每物必有對立物的思想,體現在宇宙中是有天必有地;體現在數學運算中,則有乘必有除、有加必有減 (即有正必有負),有多必有少,因而,在數量上的變化可以與陰陽消長規律互相吻合。

最後,以勾股算術為主軸。從顧應祥的著作來看,他以勾股算術為起點,更以勾股算術貫穿全部的數學思想:「九數之中惟勾股一術最為玄妙,用以測高深望遠近,尤儒者所當知者」。[36]在中國數學史上,他更是第一位把「勾股」獨立出來編寫成一本書的數學家。「弧矢者……而其法不出乎勾股開方之術,以矢求弦則以半徑為弦,半徑減矢為股,股弦各自乘相減餘為實,平方開之得勾,勾即半截弦也」。[37]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弧矢算術》也仍然是以「勾股」為出發點。還有,「又以其所立通勾邊股之屬,各以類分」,則是《測圓海鏡分類釋術》的精神所在,其中我們可以知道它仍然是與勾股有非常密切的關連。看起來,顧應祥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擺在對勾股術的研究上了。這也可以說:他的數學思想是以「勾股算術」為主軸來論述的。

四、顧應祥的數學著作簡介

《勾股算術》共有上、下二卷,前面有嘉靖癸巳 (1533) 顧應祥在滇南巡撫任上所寫的自序。其中,他說明了撰寫這本書的動機。原來,他接觸《周髀算經》和《四元玉鑒》之後,對於

所謂勾股弦和較、黃中之說開闔折變,悉得古人立法之旨,求之于心,無不吻合,蓋有不假于思索者,恐其久而忘也。政務之暇,手錄其詳節,各為問答一二章附之,名曰《勾股算術》,俾后之學算者因此求之,庶有以得其要領云。[38]

於是,在正卷之前他特別撰寫〈勾股論說〉一篇,其中給出了四十個有關勾股形三邊與三邊和與差(五和、五較)之間的各種關係及互求公式。有了這些公式,可以較方便地計算各種勾股問題。這本書是有關勾股形的第一部數學專著,而<勾股論說> 則是其總綱。其中,除勾股本身的問題外,還有些應用問題,總共分為三十八類,每類包括若干問題共七十八問,其中包括「方五斜七」的方斜術五問。

《弧矢算術》卷一前,也有顧應祥自序一篇。在正卷前,則有〈弧矢論說〉和〈方圓論說〉二篇短文,分別討論弧矢和方圓的一般性問題。前者運用到了解四次方程方法;后者主要是研究『方五斜七』和圓周率,但對圓周率並沒有給出更好的近似結果,僅轉述 而已。其中更摻入一些『陰陽象數』的思想。全書的內容主要是討論弧、矢、弦、截弦和截積等之關係,主要是通過勾股定理,有些要歸結為解方程求出結果,其中有10個四次方程的解法是傳統的增乘開方法。就該書的主題而言是『弧矢計算』,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一本專著,至於他,則可以說是這一方面的早期研究者。

《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十卷,前有古濠沐于嘉靖庚戌 (1550) 序。正文之前有『測圓海鏡總率名號』,和〈勾股步率〉,分別為《測圓海鏡》之『總率名號』和『今問正數』。顧應祥對李冶《測圓海鏡》的全部問題,重新分類和進行注釋,[39]都用傳統的高次方程解法和算術方法求出結果,他的具體的解法,要比《測圓海鏡》詳細得多,還算是一部有些價值的資料。但是,他把原來書中的『天元術』內容全部刪去,並認為:

但其每條下細草,雖徑立天元一,反復合之,而無下手之術,使后學之士茫然無門之可入。輒不自揆,每章去其細草,立一算術,又以其所立通勾邊股之屬,各以類分。

可見,顧應祥仍然是建立在『勾股筭術』的基礎上。但也因為「但其每條下細草,雖徑立天元一,反復合之,而無下手之術」,而飽受後代算家與史家批評。

《測圓算術》四卷,前有顧應祥嘉靖癸丑 (1553) 自序和同年龐嵩后序。全書是在《測圓海鏡》的基礎上,重新編錄的一部勾股容圓專著。在本書中,他同樣地刪去了『天元術』,而採用傳統的高次方程解法和算術求解。此書可以算是《測圓海鏡分類釋術》的簡易推廣版。是一部容圓問題的入門教材,只是無從得知讀者的反應如何了。

五、顧應祥與唐順之[40]

顧應祥與唐順之是中國明朝中葉的著名數學家。但他們兩人對『天元術』的茫昧不解,卻被認為是中國數學在十四世紀之後由盛而衰的一個見證。                          

唐順之抄錄了一份《測圓海鏡》給顧應祥,並且在給顧應祥的信中提到:「藝士著書,往往以秘其機為奇,所謂立天元一云爾,如積求之云爾,漫不省其為何語。[41]至於顧應祥則謂:「細考《測圓海鏡》,如求城徑即以二百四十為天元,半徑則以一百二十為天元,既知其數,何用算為?似不必立可也。[42]這兩則文件,都顯露了他們對天元術的茫然與不解。但是,『天元術』的再度被接受卻是到了清朝,西方代數學傳入中國以後才開始的,這是否意味著如果沒有西方代數學的傳入,天元術的被理解就沒這麼快了呢?

無論如何,二人維持著亦師亦友的論學關係。比如說吧,《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十卷是顧應祥根據唐順之的手抄本改寫而成的;《弧矢算術》也是由唐順之提供了他自己的(弧矢論),由顧應祥演之成書。[43]另一方面,唐順之也有「願從請益之語」,「問數學於顧箬溪,久之乃有獨得之處。」[44]儘管如此,他也對顧應祥的《測圓海鏡分類釋術》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然鄙見竊以為此書形下之數太詳,而形上之義或略,使觀之者尚不免有數可陳而義難知。及示人以鴛鴦枕而不度與人以金針之疑,僕意欲明公於緊要處提掇一二,作法源頭出來」。[45]顧應祥更請唐順之為《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做序,但因為唐順之晚年「因久病早衰,近年稍從事於槁形灰心,究意道家之說」,這篇序文終究未曾刊出。

六、結論

明朝數學的發展確實停滯,要遠比宋、元落後。但是,如果我們回到明朝歷史的脈絡中來看,顧應祥整理了勾股問題而做成了《勾股算術》,重新用自己的觀念整理了《測圓海鏡》的知識內容,而成為《測圓海鏡分類釋術》,他的背景是整個明朝士大夫率以空疏相尚,朱熹、王陽明的理、心之學爭鬥的學術環境。以一個做到尚書這樣大官的人而言,能夠對數學有這樣的認知與成就,或許可以說是歷史的異數吧!

 



[1] 錢寶琮,《中國數學史》,頁230

[2] 李儼,《中國算學史》,頁142

[3]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第三卷,頁117

[4] 明《唐荊川先生年譜》卷二,四十三頁有「箬溪:太平寰宇記云在長興縣南五十步,夾溪悉生箭箬故云,尚書顧惟賢取以自號」。

[5] 顧應祥的著作中都標示為吳興,吳興即是今之湖州府。

[6] 徐中行,〈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箬溪顧公應祥行狀〉。 

[7] 同上。

[8] 劉健等編,《明代登科錄彙編》,明弘治十八年刊本。

[9]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86〈箬溪顧公墓誌銘〉。

[10]《王陽明年譜》。

[11] 此段參考《王陽明年譜》,與徐中行,〈資善大夫南京刑部尚書贈太子少保箬溪顧公應祥行狀〉。

[12] 同注6

[13]《明世宗實錄》卷75

[14]《明世宗實錄》卷112

[15]《明世宗實錄》卷119

[16]《明督撫年表》卷五〈雲南卷〉。

[17] 同上

[18]《明世宗實錄》卷350

[19]《長興縣志》,〈藝文志〉。

[20] 黃宗羲,《明儒學案之王門學案》。

[21] 黃宗羲,《明儒學案之王門學案》。

[22]《長興縣志》,〈舊志源流〉。

[23] 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自序。

[24] 顧應祥,《崇雅堂文集》卷十三〈復唐荊川內翰書〉。

[25]〈勾股算術自序〉。

[26] 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卷四〈讀易〉。

[27] 顧應祥,《崇雅堂文集》卷十三〈復唐荊川內翰書〉。

[28] 顧應祥,《崇雅堂文集》卷十三〈復唐荊川內翰書〉。

[29] 轉引自洪萬生,〈數學史與代數學習〉,《數學月刊》第二十七卷第七期。

[30] 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卷六〈通論九章算法〉。

[31] 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卷六〈論回回曆〉。

[32] 顧應祥,《崇雅堂文集》卷十三〈復唐荊川內翰書〉。

[33] 顧應祥,《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十卷,即自序

[34] 金福,〈對明代數學思想的幾點分析〉。

[35] 顧應祥,〈通論九章算法〉。

[36] 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卷六〈論勾股法〉。

[37] 顧應祥,《靜虛齋惜陰錄》卷六〈論弧矢算術〉。

[38] 顧應祥,〈勾股筭術序〉。

[39]《分類釋術》中有九題是顧應祥編入,但《測圓海鏡》有八題未編入前書。

[40] 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號荊川,武進人。嘉靖八年會試第一。先後任武選主事、翰林編修、春坊司諫等職,嘉靖十九年因與羅洪先、趙時春一起請百官於元日朝見太子,被世宗削職爲民。嘉靖末以其知兵事而被徵召入朝,先後任車駕主事、兵部郎中、僉都禦史等職,嘉靖三十九年病逝於禦倭舟中,年五十四。為明朝有名的文學家、軍事家、數學家,數學著作有〈數論六篇〉,收錄在《荊川文集》。

[41] 唐順之,《荊川文集》卷七,〈與顧箬溪〉。

[42] 顧應祥,《崇雅堂文集》卷十三〈復唐荊川內翰書〉。

[43] 45

[44] 唐鼎元編,明唐荊川先生年譜,卷二及卷三

[45] 同注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