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舉隅》、《幾何通解》文本研讀內容摘要
台北縣福和國中 黃清揚老師
一、作者簡介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號勿庵,安徽宣城人。他生於明崇禎六年。他自幼受家庭教育,九歳(1641)熟五經,通史事,早年拜塾師羅王賓,15歳(1647)補博士弟子員。約在29歳時,梅文鼎跟隨倪觀湖(1616-?)學習明代頒用的《大統曆法》,收獲甚大,不久即完成《曆學駢枝》,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縱觀梅文鼎的一生,除經人推薦曾參加編寫《明史•曆志》的工作之外,他終身鑽研數學和曆法,不曾有過任何官職。此外,他也得到不少朋友的幫忙和支持,晚年更得到康熙皇帝的讚譽,使得他的學術地位更加穩固。
梅文鼎生平著述有百種之多,幾乎涉及到當時已傳入的西方數學的各個方面,並且也作到了初步的消化和闡發,其所著各書大多根據《幾何原本》(前六卷)、《同文算指》以及《崇禎曆書》。他去世之後,魏荔彤的兼濟堂刊刻了《梅勿庵曆算全書》,這是魏氏聘請梅文鼎的朋友、著名數學家楊作枚編輯整理的。梅文鼎之孫梅瑴成晚年認為這套書「仇校不精,編次紊亂」,於是做了增減合併,更名為《梅氏叢書輯要》(1761)。以下介紹收錄在《梅氏叢書輯要》中第十七卷的《勾股舉隅》及第十八卷的《幾何通解》,兩者著作的年代約在18世紀後期。
二、《勾股舉隅》內容摘要
勾股舉隅為梅文鼎研究中國傳統勾股算術的著作,全書一卷,其中的主要成就,是對勾股定理的證明和對勾股算術算法的推廣。書中首列「和較名義」,其次以兩幅「弦實兼勾實股實圖」來說明勾股定理(如下圖),其論說的根據是出入相補原理,
在問題的陳述上,本書以問題、法、論曰為主,法為算法,論曰為證明,若有另外的算法,則再加上「又法」及「論曰」,部分題目則給出了「又簡法」,即速算法。書中的每個問題皆附上圖形,圖形的目地主要是用來說明出入相補法。在內容上,本書大致上可分作兩部分,一為勾股算術,另一主要為勾股測量。前者共列14 題,後者則為6問。前者內容如下:
編號 |
題名 |
已知條件(a為勾,b為股,c為斜邊) |
1 |
勾股求弦 |
a, b |
2 |
勾弦求股 |
a, c |
3 |
勾股積與弦求勾股 |
ab/2, c |
4 |
勾股積與勾股和求勾股 |
ab/2, b+a |
5 |
勾股積與弦較較求諸數 |
ab/2, c-(b-a) |
6 |
勾股積與弦較和求諸數 |
ab/2, c+(b-a) |
7 |
勾股積與弦和較求諸數 |
ab/2, (b-a)-c |
8 |
勾股積與弦和和求諸數 |
ab/2, c+(b+a) |
9 |
勾弦和股弦和求諸數 |
c+a, c+b |
10 |
勾弦較股弦較求諸數 |
c-a, c-b |
11 |
勾股較弦和和求諸數 |
b-a, c+(b+a) |
12 |
勾股較弦和較求諸數 |
b-a, (b+a)-c |
13 |
弦與勾股和求勾股用量法 |
c, b+a |
其中「勾股積與弦較較求諸數」(5)、「勾股積與弦較和求諸數」(6)、「勾股積與弦和較求諸數」(7)、「勾股積與弦和和求諸數」(8)、「勾股較、弦和和求諸數」(11)、「勾股較、弦和較求諸數」等六個問題在歷史上是首度出現。此外,梅文鼎對這些題目中所給的算式中,最重要的是
,
梅文鼎對其評價很高,他認為此式「乃立之根也。而其理皆具古圖中,學者所宜深玩。」這裡的「古圖」指的即是趙爽注《周髀算經中》之「勾股圓方圖」,對此式的證明也是利用此圖來完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弦與勾股和求勾股用量法」一題中所用的尺規作圖之方法,與徐光啟《勾股義》中「勾股求容圓」來作比較,可以發現梅文鼎在尺規作圖的概念已相當正確,顯示梅文鼎對《幾何原本》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另外,從梅文鼎在測量問題上所使用的出入相補法來看,其內容相當貼近楊輝乃至於劉徽的作法,有別於明末西方傳入的測量方法,這一點頗值得我們來作後續探究
三、《幾何通解》內容摘要
《幾何通解》的主要訴求是「以勾股解《幾何原本》之根」,梅文鼎的作法是採用傳統的勾股方法來解《幾何原本》前六卷的部分命題,其內容大致如下:
編號 |
內容 |
1 |
解幾何二卷第五題、第六題 |
2 |
解幾何二卷第七題 |
3 |
解幾何二卷第八題 |
4 |
解幾何二卷第九題 |
5 |
幾何二卷第十題 |
6 |
解幾何二卷第十一題,六卷第三十題,四卷第十、第十一題(解理分中末線之根) |
7 |
解幾何六卷第二十七題 |
8 |
解幾何三卷第三十五題 |
9 |
解幾何三卷第三十六、三十七題 |
10 |
解幾何三卷第三十二、三十三增題 |
其中,梅文鼎花了相當多的篇幅說明「理分中末線」(即黃金比例),其曰:「幾何不言勾股,然其理並勾股也,故其最難者以勾股釋之則明。惟理分中末綫似與勾股異源。今為游心立法之初,而仍出於勾股。」由此,可見梅文鼎對傳統勾股術的重視。
四、參考文獻
孔國平,〈會通中西的天算家梅文鼎〉,收入吳文俊主編《中國數學史大系》第七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頁139-177。
梅文鼎,《幾何通解》,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四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梅文鼎,《勾股舉隅》,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第四分冊,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劉鈍,〈梅文鼎在幾何學領域中的若干貢獻〉,收入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頁182-218。
劉鈍,〈《勾股舉隅》、《幾何通解》提要〉,收入郭書春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數學卷四(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頁431-432。
錢寶琮,〈梅勿奄先生年譜〉,收入《李儼、錢寶琛科學史全集》第九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頁10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