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頁: Arithmetic Function
上一頁: 整數的基本性質
前一頁: 質數
算術基本定理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arithmetic) 即唯一分解定理,
告訴我們每一個大於 1
的整數若不是質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多個質因數的乘積且經過適當排序其寫法唯一.
此定理看似自然且明顯, 但仍需一個正式的證明.
這裡我們又碰到一個典型的有關存在性與唯一性的問題.
這裡的存在性指的就是對一大於 1 的
整數可以找到有限多個質數使其可以寫成這些質數的乘積,
而唯一性就是指的就是寫法唯一. 由於正整數和負整數的分解只差一個負號,
我們只需考慮正整數的情況.
Theorem 1.5.1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Arithmetic)
假設
a 且
a > 1, 則存在
p1,...,
pr, 其中
pi
是相異的質數, 滿足
a =
p1n1 ... prnr,
ni ,
i {1,...,
r}.
如果 a 可以分解成另外的形式
a = q1m1 ... qsms, 其中
qi 是相異的質數, 則 r = s 且經過變換順序可得 pi = qi,
ni = mi,
i {1,..., r}.
証 明.
我們分開來證存在性與唯一性.
首先來看存在性: 簡單來說存在性就是要證明每一個大於 1
的整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多個(可以相同)質數的乘積. 如果 a 本身是個質數,
則 a = p1 (即 r = 1, n1 = 1), 得證存在性. 如果 a 不是質數呢?
由定義知存在
a1, b1 且 a11, b11 滿足
a = a1 . b1. 接下來就是看 a1, b1 是不是質數了.
如果其中有一個不是質數, 我們就繼續分解下去直到得到質數為止.
這個過程一定會停下來因為每次分解後得的數越來越小. 當然最後就可以將
a 寫成一些質數的乘積了. 這樣的證明方式,
相信大家會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 所以我們還是用數學歸納法來證明. 當
a = 2 時由於 2 是質數, 所以在這情況存在性是對的. 接著假設對所有從
2 到 a - 1 的整數存在性是對的. 如果 a 是質數, 那存在性自然成立.
如果 a 不是質數, 則知
a = a1 . b1 其中
a1, b1 且
1 < a1 < a 及 1 < b1 < a. 故利用歸納假設知 a1 和 b1
都可寫成有限多個質數的乘積, 所以得證 a
也可以寫成有限多個質數的乘積.
我們依然用歸納法證唯一性, 假設
a = p1n1 ... prnr = q1m1 ... qsms,
其中
p1,...,
pr
是兩兩相異的質數, 且
q1,...,
qs 也是兩兩相異的質數. 由於
p1
是質數, 故由
p1 |
a =
q1m1 ... qsms 以及 Corollary
1.4.3 知存在某個
j {1,...,
s} 滿足
p1 |
qj.
變換一下順序我們可以假設
p1 |
q1. 由於
q1 是質數,
q1 的
因數只能是 ±1 或 ±
q1. 故由
p1 |
q1 知
p1 =
q1.
現在考慮
=
p1n1 - 1 ... prnr =
q1m1 - 1 ... qsms.
由於
a/
p1 <
a, 故利用唯一性的歸納法假設我們得
r =
s 且
p1 =
q1,...,
pr =
qr 以及
n1 =
m1,
n2 =
m2,...,
nr =
mr,
故得證唯一性.
一般來說我們將一正整數 a 寫成質數之乘積
a = p1n1 ... prnr 時, 為了唯一性我們要求每個質數 pi 的次方 ni
都是正的, 也就是說我們只挑出 a 的質因數
p1,..., pr.
不過當要討論兩正數 a, b 時為了方便比較, 我們通常會挑出 a 和 b
所有的質因數再將 a, b 寫成這些質數之乘積的樣子. 也就是說可寫成
a = p1n1 ... prnr 以及
b = p1m1 ... prmr
其中對於
i {1,..., r}, pi| a 或 pi| b, 且 ni 0,
mi 0. 注意這裡由於 a 的質因數未必就是 b 的質因數,
反之亦然, 所以 ni, mi 有可能為 0.
這樣寫法的方便性就是我們不必區分哪些 pi 是 a 的質因數, 哪些是
b 的質因數. 利用這樣的寫法我們很容易將 a, b 的最大公因數表示出來.
Proposition 1.5.2
假設
a,
b 且
a,
b > 1. 若
a =
p1n1 ... prn1 且
b =
p1m1 ... prmr, 其中
p1,...,
pr 為相異質數且
ni,
mi 0, 則
a,
b 的正公因數都可寫成
p1t1 ... prtr 的形式, 其中
0
timin{
ni,
mi}. 特別地,
我們有
gcd(a, b) = p1min{n1, m1} ... prmin{nr, mr}.
証 明.
首先回顧一下
min{
x,
y} 表示
x,
y 中最小之數.
現假設
d 是
a,
b 的正公因數, 則由
d|
a 我們知若
p 是
d
的質因數, 則由
p|
d 知
p|
a. 故由 Corollary
1.4.3 知存在
i {1,...,
r} 使得
p|
pi. 因此由
p,
pi 皆為質數得
p =
pi.
也就是說
d 的質因數必在
{
p1,...,
pr} 中, 故
d
一定可以寫成
p1t1 ... prtr 的形式, 其中
ti 0.
又由於對任意
i {1,...,
r} 皆有
piti|
d 故
piti|
a, 亦即
piti|
p1n1 ... prnr. 由於若
ij 則
pipj, 知此時
gcd(
piti,
pjnj) = 1, 故由
1.2.7(1) 得
piti|
pini, 也就是說
tini.
同理由
d|
b 可得
timi, 故得證
0
timin{
ni,
mi}.
現令
d = p1min{n1, m1} ... prmin{nr, mr}, 馬上得知
d 為 a, b 之公因數. 又由上知任意 a, b 的公因數 d' 皆滿足
d'| d, 故知
d = gcd(a, b).
雖然 Proposition 1.5.2 也是一個求得兩個數之最大公因數之方法,
不過在實際情況 (尤其是處理很大的數時) 由於分解質因數是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仍是以輾轉相除法得最大公因數較管用. Proposition 1.5.2
重要之處是它很明確的告訴我們最大公因數長什麼樣子,
這在一些抽象理論的推導是有用的.
接下來我們可以利用 Proposition 1.2.8 將最小公倍數寫下.
Corollary 1.5.3
假設
a,
b 且
a,
b > 1. 若
a =
p1n1 ... prn1 且
b =
p1m1 ... prmr, 其中
p1,...,
pr 為相異質數且
ni,
mi 0, 則
lcm(a, b) = p1max{n1, m1} ... prmax{nr, mr}.
証 明.
由於
ab =
p1n1 + m1 ... prnr + mr 利用 Proposition
1.2.8 以及 Proposition
1.5.2 知
lcm(
a,
b) =
=
p1n1 + m1 - min{n1, m1} ... prnr + mr - min{nr, mr}.
對任意二數 x, y, 不失一般性我們假設 xy, 此時我們有
min{x, y} = y 且
max{x, y} = x, 因此得
x + y = min{x, y} + max{x, y}. 所以對任意
i {1,..., r}
我們皆有
max{ni, mi} = ni + mi - min{ni, mi}, 因此得證本定理.
當我們有多於兩個的整數時, 我們就可以利用質因數分解以及 Proposition
1.2.12 和 Proposition 1.2.13
將他們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寫下. 例如若
a = p1n1 ... prn1,
b = p1m1 ... prmr 且
c = p1t1 ... prtr, 其中
p1,..., pr 為相異質數且
ni, mi, ti 0, 則
gcd(a, b, c) = p1min{n1, m1, t1} ... prmin{nr, mr, tr},
lcm(a, b, c) = p1max{n1, m1, t1} ... prmax{nr, mr, tr}.
下一頁: Arithmetic Function
上一頁: 整數的基本性質
前一頁: 質數
Li
2007-06-28